? 中新网晋城8月13日电 题:太行山小镇的“村晚”盛宴:从“一村一晚”到“全镇共欢” 作者 杨佩佩 袁泉 35场演出、2000余名民众登台、15万余人次线上围观、8万余人次线下捧场……一个多月以来,山西晋城高平市米山镇举行的“礼赞山河乡约盛夏”消夏“村晚”,犹如一簇热烈的火苗,在全镇25个行政村序次点燃,用歌声、舞姿与故事,绘就出一幅墟落盛景。 “为什么今年要办‘村晚’?”米山镇党委书记袁俊峰体现,“不可为了搞活动而搞活动,要让文化真正走进村里,走到老黎民身边。”于是,一场“不设限”的文化狂欢,在米山镇的乡野间铺睁开来。 郭村村的古建戏台前挤满了踮脚张望的村民。市级文保单位相如宫扑面的老戏台,现在成了最“潮”的舞台。村里人纷纷扮相,撑起一台由古板文艺节目组成的“村晚”。“这戏台子几多年没这么热闹过了。”村民们的掌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 侯家庄村的果园里,村里的副书记田希雅站在舞台上直播:“家人们看过来。这是咱侯家庄的油桃,咬一口能甜到心里。”舞台旁,果农们捧着自家的果子,对着镜头笑得一脸自豪。“今年有了这‘村晚’搭台,咱也能当回‘网红’。” 米东村的陌头,小商贩们早早支起了摊子。恰逢村里赶庙会,村干部索性把演出安排在大戏开唱前一天,吆喝着“接待来米东村赶大会”。村民们敲起锣鼓,跳起舞,孩子们欢喜地穿梭在摊位间。“‘村晚’竣事后,村里还连着唱了三天大戏,这日子过得比蜜甜。” 云南村的村口,新建的足球场灯火通明。这个曾因“人少节目少”犯愁没法办“村晚”的小墟落,上演了一场特别的“运动村晚”。高平市足球协会的球队在绿茵场上奔驰。中场休息时,村里准备的文艺节目上场为角逐鼓劲儿,球员们还带来体育用品送给村里的孩子。 从古修建到果园,从庙会陌头到足球场,米山镇每个村都捧着自己的“废物”,在乡野舞台上绽放“各美其美”的色泽。“一村一晚”只是序幕。在米山镇的妄想里,这场文化盛宴要像涟漪一样,从各村的“小舞台”扩散到全镇的“大狂欢”。 米山镇宣传委员赵丽华和米山镇分担文化的副镇长张嘉琦配合策划的《米山镇消夏“村晚”焕新创演季》计划:先让每个村“动起来”,再让片区“联起来”,最后让全镇“热起来”。 连日来,“片区村晚”接棒登场。米山镇划分为五个片区,各村挑出最精彩的节目,在特色园地联办演出。 在吴村村,村民们听说要办片区村晚,自动报名资助。“我们村自己就有浓重的文化气氛,自办妥几台晚会节目也不在话下。”吴村村党支部书记郑树理说,“村晚”像一把钥匙,翻开了藏在墟落街巷里的文艺宝库,那些通常里笃志过日子的村民,站上舞台便成了发光的明星。 同时,在“片区村晚”中,铁梵宇守护人王改英讲述铁梵宇的过往;高平秧歌传承人牛秋枝一亮嗓子,那带着土壤香的调子便漫开来;米山派出所的民辅警陈鹏辉、许晨鸣提及暴雨中救人时的心境……15名特邀嘉宾,讲述着非遗的传承故事、驻足岗位的坚守故事、扎基本层的斗争故事。 为了让村民喜欢,镇里建设专项事情组,协调资金、对接资源,但从不干预各村的创意;为了让村民利便,晚会都安排在黄昏,不延伸农忙;为了让村民愿意来,舞台旁边总会留出空位。袁俊峰的话,道出了这场文化盛宴的初心:“办老黎民自己的晚会”。 “就像拉家常一样,把米山的故事说出去。”袁俊峰说,节目可能不完善,但每一个都带着米山的烟火气。米山镇的“村晚”不要重大的串词,就想通过村民的演绎,让更多人看到米山镇的历史、风貌、活力和米山人的精气神。(完)